中国政法大学BBS-法大律师楼

标题: 2014年第二届管理案例精英大赛晋级赛总结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Aakarshan    时间: 2015-9-21 09:29
标题: 2014年第二届管理案例精英大赛晋级赛总结报告
尹朝安

经济学博士
北京优西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特聘导师







                       
                               
                                       
2014 年参加第二届管理案例精英大赛晋级赛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报告
                                       

一、准备过程

5月25日校内突围赛结束之后,我就一直关心和关注我们两个队如何更加有效地准备和参加晋级赛获得晋级的情况。校内突围赛第二名获得者团队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团队,给他们指导,我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并且随后的时间里,发给他们很多有关国内几大管理案例大赛的组织和选用案例样本情况,让他们大量阅读,通过模拟练习类似的案例,尽快熟悉此类案例大赛的共同规律。

7月9日晚上8点,当我看到了管理案例精英赛组委会发给此次北京赛区晋级赛选用的《突破微笑曲线困境:好孩子的“中国创造”旅程》的案例,我就非常兴奋。原因如下:

第一,这是一个典型的图书馆案例,非常简单。就像我在校内案例大赛前后写总结多次谈到的那样,经过校内复杂案例的洗礼,这个图书馆案例对我们校内突围赛选拔出来的两个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一句话,形势对我们的团队非常有利。因此,如果准备充分,发挥正常,我们的晋级希望很大。

第二,6月28日与本组碰头,谈到了组委会可能出这样的案例来比赛:中国企业国际化案例,果然被我猜中。而且我叫他们重点准备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案例,提供了一个有关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案例给他们参考,作为大赛前的练习来做,不幸被我言中。

第三,此次晋级赛采用的好孩子童车案例也是有关企业如何打造品牌战略的案例,真是巧啊!我们在校内突围赛中使用的就是有关中国企业如何打造品牌战略的实践案例,这绝对不是似曾相识或者雷同,简直就是巧合。

我告诉他们,虽然有了校内突围赛奠定的基础,历经磨难,我们两个队获得和积累了有关企业如何打造品牌战略的相关经验,对于简单的图书馆案例,应该是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但是,在校外开展的比赛中,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否则,容易在阴沟里翻船。

二、临场表现及原因分析

11日晚上,我们担任指导的一队经过整晚的准备,包括确定大家集思广益讨论出来的思路和系统解决方案,分工协作进行排练,计划冲击晋级赛出现,没有休息,但是,12日上午,由于团队发挥失常,导致整个队展示没有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原定计划,没有实现晋级成功的目标,实在非常可惜,留下遗憾。

但是,通过此次晋级赛,我们获益颇多。

首先,通过这样的集中练兵,培养了我们的参与、竞争、进取精神。就像以前在校内大赛前后我多次指出的那样,学生通过参加校内和校外的案例大赛,所学到的知识比课堂学到的要多。不仅检验了自己的综合水平,而且培养了一种团队参与、集体合作竞争的精神。MBA的理论学习,包括课堂学习,课堂考试是必要的,但是,光理论学习很不够,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才能发挥字作用。学校组织校内大赛和参加校外案例大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和方法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吸收效果。如果所学的理论学习不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理论永远停留于书本上,学生理解、感受、体会不深刻,很快将课堂上学习的东西还给老师。

其次,就像我在校内大赛前后多次指出的那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通过与兄弟院校团队的对决,检验了我们的实力和水平,赛出了自己的实力和水平,客观、实际的结果就是目前我们团队处于中上游的水平。

本次的晋级赛由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八所学校的14支队伍参加。

综观全场比赛,D组2队-中政法一队表现更加突出,他们制作的PPT也比较全面,队员表现出色,最后获得晋级在清理之中。而与政法2队对决的交大D1组使用的平衡理论工具来分析案例,虽然不一定正确、适当,但是由于其比较有新意,得到评委的好评,晋级也是清理之中的事情。和我们B2队对决的B1政法队表现很好,获得第三名。

除了我们两个队、政法两个队、晋级的北交大一个队,水平和实力属于第一阶梯,其他各队的水平都很差,既没有广泛的案例研究能力,也没有基本的自信,与我们几个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因此,他们是属于陪跑、垫背的队伍。

比较所有参赛队递交的PPTs, 我们制定的解决方案是最系统,完备,最有创意的,值得肯定。虽然我们的研究能力很强,属于一流,但是,综合展示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包括心理素质确实欠佳,有待提高。

第三,此次晋级赛失利,也暴露了我们团队的一些弱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1、赛前准备不够充分。临时抱佛脚,比较仓促。案例发放的第一天,团队没有及时集思广益,形成集中、统一、系统的应对思路和方案,浪费了赛前第一个24时小时的黄金时间。如果在第一个24小时的黄金时间里集思广益,形成集中、统一、系统的应对思路和方案,在第二个24小时里集中反复排练,模拟和熟悉各个环节和过程,临场的展示效果可能会好些。

2、团队的临场应变经验不足。临场个别队员由于精神紧张,遇到偶然出现的情急情况,不能及时调整,情绪受到影响,无法正常发挥的时候,成员之间没有能够及时调整,导致发挥失常。这与我们没有制定应急预案,包括AB角替换、互换使用的紧急应急措施有关。

3、学校没有采纳我赛前提出的诸多如何备战的建议和计划,统一指导和协调备战的方式,像体育比赛一样,为确保派出的一队出线而上双保险,两队先PK,练习,熟练之后共同出征晋级赛,而是放任自流,两个队彼此独立,分割,各自为战,毫无协同效应。

第二队没有找我作为指导老师,他们找的所谓指导老师其实就是挂名而已,很不专业,也没有时间和热心参与这样的活动,当然没有经验如约现身提供指导,毫无任何实质意义或者用处。他们就像无头的苍蝇,无师自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自闭门琢磨、备战。

可能由于他们在校内突围赛成功出线而带来的影响,该团队显得比较自信,以为晋级赛也能够像校内突围赛一样,如法炮制,获得晋级胜利,没有及时接受我赛前看到他们笨拙的PPT(一队队长方均峰认为他们的PPT中给出的解决方案很散,没有串起来)而提出的紧急约见传授技艺、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建议,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没有能够出线,在我的预测范围之内。

赛后,团队队长方均峰说:“我觉得这个案例有点偏离案例分析的初衷了,案例分析的戏份太弱。个人工商管理知识储备,个人口才的比重过高。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那么多干扰因素,又是一种激烈对抗的形式,案例分析得深不深入,容易忽视。案例分析本身就不是重点,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案例分析得透彻不见得带来比赛成绩的调高。反复排练接力演讲,准备好问题的答案可能才加分项。是挺公平,只是;偏离案例的分析,重案例分析结果的展示。分析结果的展示的对抗。结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这个实打实的奋斗过程,还是很值得肯定和回味的。”

看到政法队获得晋级之后的有关经验的新闻报道,方均峰说:“我们也这么干的话,获胜的一定是我们。政法、中财这是玩过的第二年,知道60小时准备这种情况下,集团作战的必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其实也是好样的,做得很不错了。就像公务员考试,题不难,但不经过专门的训练,你做不完。这次的这个比赛,也有这种感觉,偏偏把比赛时间设置在星期六,让不熟悉规则的队,基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而熟悉规则的队,可以通过一些办法规避时间不足的问题。”

核心成员陈明说:“很抱歉,今天发挥欠佳。我们都希望获得一个晋级的机会。与其探讨案例,不如成为案例。期待有一天我们本身能够成为案例,那才是真正的参与。展示比分析更重要。这比赛相对还是很公平的,跟营销一个道理。”

队员徐佳对我说:“我觉得我们的方案是最充分的,可操作性也高,我们自己没有很好地展示出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非常有意义。这比课堂学到的更扎实更有实践意义。”

队员梁涛说:“短时间内拼劲全力做一件事。好久没这么投入的感觉了。案例我们分析得不错,讨论得也充分,不然PPT也不会这么晚定型。讲演展示其实也有很多技巧,语言、肢体语言等。这点我们确实不足。再有,我们临场应变还要加强。”

我的评价如下:“这是一个难得的通过比赛来学习的过程,也是综合素质的体现,综合水平的展示。政法一队其实表现突出。政法D2应该比B1要好些。法政两个队都讲的很好。反应也敏捷。都是训练有素。交大D1使用的平衡理论工具来分析,比较有新意。所以他们都晋级了,说明还是公平的。我们得承认人家的优点。

我们的教训深刻,如果发挥正常,肯定出线。真实比赛管用,找到差距。找到差距,迎头赶上才是上策。我们的研究能力是强项,展示能力有待提高。下次,我们会吸取教训,做好替补和AB角等应对措施,两个队一起排联,上双保险,为荣誉而战。大赛的规则公平,我们不能责怪外因。排练很重要,练习多了就好了。获得多多。大家可以写一个总结,分享,留给后来的人借鉴。”

最后,学生们总结说,通过校内大赛和晋级赛学到的东西,比上那些理论课多多了。他们还说,很多理论课堂,没有结合实践案例的教学,效果等于零。他们都不愿意听。即使签到,多数选择离开,或者玩别的,打发时间。不想罢课,给学校和老师难看。

这些都是此次两队参加晋级路程失败得到的深刻教训。

三、改进建议和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学校应该采取如下的建议和措施,保障今后参赛获得好的成绩。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学校和团队一定要重视这样的大赛活动,组织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赛前总动员,观摩以前的比赛视频,模拟晋级赛的对决,确保选送团队准备充分和训练有方。包括两队协调作战,赛前信息共享,合理分工,共同配合,为确保有一队出线的目标而上双保险,否则,信息不对称,两队力量分散,容易导致满盘皆输,前功尽弃。

第二,出征团队的成员选择和搭配,可以做适当调整,例如,从突围赛中各个团队表现好的选手组成新的出征团队,而不一定是原来的团队成员(比赛规则没有强行规定出征团队必须由突围赛获胜团队的原始成员组成)。毕竟代表的是整个集体,应该选择最好的队员。此次某些学校派出的出征团队就没有经历校内突围赛,而是学校自己选拔组成的参赛团队。

第三,代表学校出征的两个团队和指导老师都应该配合,信息共享,制定各种预备和应对措施,例如,AB角替换、互换使用的紧急应急措施,防止偶然和意外事件的爆发影响团队的发挥和表现。俗话说,熟能生巧,我们排除的团队的基本功都很好,属于上乘,如果对他们加强专业的辅导和强化排练,通过不断的模拟训练增强其心理素质,提高其临场应变能力,今后一定有机会胜出的。

从晋级赛上各队的表现情况来看,多数学校都很重视参加这样的赛事活动,派出了专门的老师指导和带队。比较突出的中国政法大学派出的两个队,表现都比较突出,因此,他们中任何一队晋级成功是理所当然的。请参考附件里政法团队获得晋级的经验介绍。

总之,我们不能与世隔绝,生活在象牙塔里,自娱自乐,应该通过参与这样的“与世界接轨”的案例大赛,不仅看到自己存在的差距,通过像政法这样的强队学习,更应该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只有满怀信心,虚心向强队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进步,才能超越自己和对手,实现领先的目标。


尹朝安
                               
                       
               


存储并扫描上方二维码 即可订阅本讯消息






欢迎光临 中国政法大学BBS-法大律师楼 (http://www.cuplclu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