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BBS-法大律师楼
标题:
张文中归来
[打印本页]
作者:
风云吧
时间:
2021-1-4 07:46
标题:
张文中归来
发现思想力 成就影响力
5月31日,对于物美创始人张文中来说,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最高人民法院撤销当年的原审判决,改判无罪。
当下,张文中案已成为我国产权保护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的标杆案件。
这起案件为什么会引发全社会的关注?改判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又有怎样的启示?
思客问答一一为你道来。
清白归来
2018年5月31日,上午9时30分,距离开庭还有半个多小时,最高法第一法庭早已座无虚席。
10时5分,审判长孙华璞敲响法槌,正式宣布开庭。
随着审判长的传唤,旁听席上的众人齐齐向门口望去,张文中穿着白衬衫和黑西装亮相。同样引人注意的,还有他戴的那条亮眼的红领带。
▲庭审现场
“原审被告人张文中,无罪。原审被告人张伟春,无罪。原审被告单位,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无罪。原审判决已执行的罚金及追缴的财产,依法予以返还。”
至此,12年漫长等待,张文中终于迎来了无罪宣判。
他说“迟到的正义,依然无比珍贵”。
在全面依法治国,加强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的大背景下,这起案件成为最高法依法再审的涉产权和企业家冤错案件的第一案。
失去的12年
张文中,曾经的京城商超巨擘。
199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中科院系统研究所博士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学位,创立了物美商城。
当时的物美有多强呢?
它曾是我国最大、发展最早的现代流通企业之一,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
2003年,物美超市赴香港上市,被誉为中国的“沃尔玛”。
2006年初,在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中国商业零售30强》排行榜之中,物美一度排在第七位。
但这一切的辉煌,随着2006年张文中被带走接受调查,戛然而止。
2008年10月,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涉嫌单位行贿、挪用资金、个人诈骗起诉,一审判处张文中有期徒刑18年,后由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为12年。
张文中服刑期间两次减刑,2013年2月最终刑满释放。
2016年10月,张文中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12月27日作出再审决定,并于2018年2月12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在5月31日的审判中,最高法院作出无罪判决,并依法启动国家赔偿、已执行罚金及追缴财产的返还等工作。
一个案件的影响力
张文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其实纠正一个案子,是很难的,这才有一个说法,叫纠正一个案子,胜过一沓子文件。”
在张文中看来,这起案件的解决,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让民营企业家有更大的信心,更积极地去创业、去创新、去创造。
2018年3月1日,张文中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上朗读了他的《给40年的信》
那么,这次改判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呢?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费安玲教授认为,张文中再审被认定为无罪,彰显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真正的平稳阶段。
这个案件告诉我们,从最高人民法院开始,有关方面已经下定决心对此类案件进行仔细甄别,为更多愿意用自己的精力、财产和才能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提供法律保障。
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和《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要求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
但从纸面到落地,中间的纠错之难,以及面临的重重阻力,让一些企业家对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部署能否得以切实落实尚存疑虑。
张文中案让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全国律协刑委会副主任、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李贵方认为,这是一个信号,或者说是一种宣誓,
表明了党中央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保护产权、企业和企业家的决心和力度。
因为撤销原审判决,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张文中案最终一锤定音的改判,也给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营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就业、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负责人提到的:一些地方一段时期确实存在对民营企业不公平、不合理对待的现象,对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设置了不少门槛。
费安玲也指出,过去一段时间,无论是行政管理机构,还是司法审判机构,多多少少对于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定位戴着有色眼镜,这使得对事实的认定、民营企业法律地位的认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扭曲。
源于此,张文中案的标杆意义在于:
对民营企业家的歧视,包括对民营企业地位的看轻,这一页终于可以翻过去了。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
不仅为张文中高兴,也为自己高兴。依法治国能够让遵纪守法好的企业放心地、大胆地去发展,同时违法违规的企业得到制裁,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
这不仅是张文中一个人的事,而且也是中国企业家的事,所有正直的人都应该为之振奋。张文中被改判无罪,标志着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也标志着我们国家会朝着依法治国的道路往前走。
40年,不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张文中案更值得深思。
步入“不惑之年”,这份不惑,是对国家改革发展越来越清晰的认知。从张文中案可以看出,
对企业家群体的关注,对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对企业家创业环境的营造,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推进依法治国的又一新起点。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费安玲看来,
观念上的平等将是未来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关键。
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并不天然在道德上矮人一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特别规定,那么所有类型所有性质的企业都应该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你符合条件、有能力、有财力,你就可以参与竞争。”
其次,如果企业有了问题,也不能让一个企业消失掉,让它无法向前发展。
法治是通过矫正让企业健康成长,这才是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未来的法治应该是依照法律规定,在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去帮助企业合法、有序地进行经营活动。
同时,在张文中案之后,强化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司法保护,努力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更加凸显必要性。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鼓励企业家创新、以法律制度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严格区分罪与非罪,严格甄别创新与违法,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违法犯罪,都需要从体制机制上予以逐步明确。如此,才是构建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的缜密网络。
张文中案的再审改判无罪,既是个案正义的回归,更是中国改革向前的重要一步。
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法治要素,让有恒产者有恒心,不负伟大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sike@news.cn
策划:刘娟
作者:薛笔犁、白帆、杨胡贤哲
编辑:马宇聪
校对:周佳苗
戳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光临 中国政法大学BBS-法大律师楼 (http://www.cuplclu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