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提起现在的生活状态,曾木用“恬淡随缘”来形容。而这种生活状态的形成,则是受到少年时候读过的一本书的影响。他说:“以前也有人问过,究竟是什么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大学期间,也和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现在想来,所谓影响最大,其实是感觉最小的潜移默化。真正的影响,具体而微的东西是说不出来的,甚至说如果没有人问起、没有刻意回想,你都不清楚究竟是哪件事、哪个人或者哪句话,最终促成了现在的人生状态。仔细回想,对我影响很大的人事物,其中有初中的一本枕边书——《Good Life in Good Mindset》。这本书由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串联而成,通过故事,自觉不自觉地就入戏了,让人很容易地跟follow书中的角色和书中的Good Mindset。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大的事我基本都能不急不躁、平静对待。刚巧这也符合我们的中庸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致中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学业上的滚滚负担,生活中的无尽琐事,往往可能成为压倒内心自我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在曾木却乐天得很,“不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我是浅尝辄乐——浅尝辄止,知止而后有定,定静安虑得,有所得为何不乐?哈哈。”尽管会有不尽人意之处,生活依然可以怡然自乐。
大多数人在刚刚踏入社会时难免觉得不适应,毕竟习惯了校园生活,换了环境总要适应一段时间,然而曾木却很快适应了社会工作。对于这种迅速地适应,他戏言自己“人如其名”比较“木讷”,不觉得校园学习和社会工作有什么不同。其实,这得益于他丰富的社交经验。中学时期,他就破格晋升学生会主席,策划参与过一系列大型的学生活动,历练颇多。来到大学,他不愿参与校内社团行政工作,却机缘巧合地经历了一些很有含金量的活动。2010年入校以来,他协同武术协会和各个年级的武术爱好者组成法大武术参赛队,多次参加省部级国家级武术比赛,多次获得个人名次,曾为法大赢得团体第七,是截止当时的法大在同类比赛中的历史最好名次;2011年,他参与山东大学一百一十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担任山东大学一百一十周年校庆委员会驻北京办事处秘书长助理一职,与团队一起完成了名人名家书画征集活动,并于国庆期间在国家博物馆开办画展。他负责联系全国以及海外的书画大师及政界、商界、文艺界有影响力的名人名士,有前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书法家欧阳中石、国学大师饶宗颐、台湾书画家刘炳南等;2012年他组织“走进沂蒙老区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团队,推广普及太极健身套路,并见证了全民运动会县市级太极拳比赛的成功举办,颇受当地群众和政府部门的好评;2013年他发起团队,成功申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深入京晋鲁实地调研,并顺利结项;2014年春,他在中国青年报社实习,所在对外合作部的团队与中国海油海洋环境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中海油共同运营“蔚蓝力量关爱海洋”全国青年微公益项目征集活动。2014年暑期,由公益团队SOZOTEAM和台湾中华航空赞助的跨越海峡大型学生公益活动,吸引2000多名大陆大学生报名。经过2轮筛选及1次步行考验,最后选出15人参加这项活动,其中就有曾木。
他总是以“超然淡定,聚散随缘”的态度来处理各种事务,却能游刃有余于各种场合。因此也获得了各种荣誉。对待肩上的荣誉,他不求不拒,“炼生活就是练太极嘛,顺水推舟,迎来送往”。这常常给人一种入世出世两不误的感觉。他游走于多个社团,武术协会,正大琴社,汉服社,传统文化学社,美术协会,宜字林等社团都有他的身影。如需他或当个主持,或出个节目,或想个点子,他都义不容辞且尽心尽力,只是他从不参与行政工作,从不担任什么职位。或许职位对他来讲都是一种枷锁,枷锁太多总会限制了一颗飞翔的心,会打扰了那片平和的心境和恬淡的自由。